登封扎染染料源头供应
布匹是扎染的载体,没有纺织也就没有布帛、丝锦,没有了诸如此类的载体,也就不可能有在载体上的涂染的美术工艺。我国纺织的历史从现存的史料看,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或西周。在商代和西周的墓葬中,都曾发现过不少玉蚕,说明当时人们对蚕桑的重视。到了春秋战国,丝织工艺进步很快,从现有发掘出来的实物和文献资料上看,当时的丝织品种类繁多,图案精美。及至汉代,丝织品和染织技法有了长足的进步,品类已可分为绵、绫、绮、罗、纱、练、纨绢、绨、缎等十数个类别。与此同时,还形成了中原地区以临淄、襄邑等地为主的丝织生产中心。
登封扎染染料源头供应
1857年,英国的伯琴(W.H.Perkin)将其发明的苯胺紫染料投入工业化,这是个人工合成染料。染料生产一般以1857年作为分界线:1857年之前为天然染料的提取加工阶段;1857年之后为合成染料的生产加工阶段。据《染料索引》记载,全世界合成染料已达7000多种(包括有机颜料),经常生产的有2000多种。合成染料虽然160年的历史,但发展速度惊人。染料的分类方法有两种,一种是根据染料的性能和应用方法进行分类,成为应用分类;另一种是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或其特性基团进行分类,称为化学分类。
热染所使用的染料为现代科学合成的化学染料,染出的织物,花纹为白。热染与冷染相比较,冷染不加温,但要染多次,热染加温,只染一次。前者调单一,后者彩。扎染在我国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,属于民间的一种传统染技术,而且的亮眼,其主要分为扎结和染两个部分,全程都是纯手工加上纯天然的颜料制作,其染出来效果是机械及化工颜料印染很难达到的。
登封扎染染料源头供应
明清时期,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,出了染布行会,明朝洱海卫红布、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。至民国时期,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,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、喜洲等乡镇,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。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,1000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缩影,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,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。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,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。